首页:>> 基金会动态 >>
  • 进一步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 科技服务业有多重要?从数据来看,去年,上海市科技服务业营收增加值达3000多亿元,同比增长8.8%,占GDP比重5.6%,拉动全市GDP增速0.4个百分点。去年1-11月,上海科技服务业规上企业营收同比增长9.2%,增速连续3年攀升。5月22日,在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市科委副主任翟金国介绍了上海最新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 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若干意见》)。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王益洋、市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卫岚、市科协副主席陈馨、浦东新区科经委副主任张彤共同出席新闻发布会。

    打出政策组合拳 构建系统化联动机制

    近年来,伴随着科技创新链的加快重构,现代科研范式的深刻变革,科技服务业也正经历着快速发展。目前,形成了研究开发、检验检测、科技咨询、技术转移转化、概念验证与创业孵化、科技金融、知识产权、科技数据与信息、科技人才培训等多元业态深度融合的新格局。《若干意见》从供给侧、需求侧、环境面3个方面,推出了16条举措,共计39项任务的改革组合拳,为科技创新注入新动能。

    在供给侧,重点提升服务质量,包括推动科研资源与大科学装置开放、探索“科学数据银行”、构建“未来产业基金+孵化器+验证中心+产业区”联动机制,深化科技社团与期刊改革,强化咨询与智库网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知识产权转化及新业态发展如算力开放、智能检测等。在需求侧,提出推动应用场景建设、发布需求清单、优化科研经费与创新券支持方式,扩大对外开放,支持科技服务企业国际化发展。在发展环境上,强化要素保障,涵盖人才队伍建设、科研数据跨境管理、企业融资降本、品牌培育与机制优化。

    着力破解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

    概念验证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环节,要链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成为具有潜在商业价值的成果,可称之为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初一公里”。简单来说,概念验证主要开展两项工作:一是验证技术是否可行;二是验证市场是否认可。关于如何强化“双验证”功能,翟金国表示,近期我市正在研究制定高质量概念验证平台建设方案,将重点强化以下三个方面:从技术验证方面来说,建立从初始验证到实验室验证的里程碑式筛选机制;从市场验证方面来说,建立从“技术经理人”到“项目经理人”的全过程服务机制;从政策供给方面来说,建立从“资金”到“资本”的接力式支持机制。

    陈馨表示:“上海市科协所属学(协)会有200多家,涵盖了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学会了解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共性需求,是垂直领域服务需求的提炼者;会员单位本身就是服务落地的应用主体,又是应用场景的提供者;同时,学会开展的各种活动,科技论坛、展会等,可以对接需求和落地,因此还是科技服务的推广者。”

    拿出检验检测与知识产权服务的“上海方案”

    科技服务业是运用现代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围绕科技创新全链条发展,向社会提供智力服务的新兴产业,而上海在这一规划发展中已经探索形成了检验检测认证行业“上海标准”。王益洋表示,上海的检验检测认证发展态势良好,截至2024年年底,全市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数量达到1488家,从业人员8.3万人,全年业务收入468.4亿元,以占全国约2.5%的机构数,创造了占全国超8%的业务收入,助推本市科技服务业提质增效,促进产业稳链固链强链。与此同时,诸多国际知名检测认证机构在上海设立了在华总部,全球检验检测认证理事会中国代表处也落户上海,彰显了上海的国际化开放水平。

    知识产权服务业是科技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知识产权局聚焦创新主体需求,推进高质量发展。卫岚表示,目前全市布局了11家技术与创新支持中心、7家高校国家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和8家公共服务网点;打造公益数据库项目,年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超200家;发布《专利代理机构信用综合评价指南》,公布62家诚信机构名单。2024年盘点专利6.8万件、转化7600余件;建设海外知识产权预警平台,助力出海企业应对风险;推进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推动数据资产流通与价值释放。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