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金会动态 >>
  • 上海构筑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护城河”
  • 4月22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上海在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亮出的知识产权“成绩单”:2024年上海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7.9件,PCT 国际专利申请量为6822件,有效注册商标量达到278.93万件,作品版权登记数突破45万件,数据产品交易总额超33亿元;上海连续多年在全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考核中保持优秀等级,在WIPO最新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科技集群”中,“上海-苏州”集群位列全球科技集群第五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背后,是上海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生动实践。

    上海以政策创新夯实制度根基,先后出台了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上海知识产权创新奖评审表彰办法、知识产权领域市与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修订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高标准推进浦东新区、徐汇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开展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试点,出台规范性文件,对数据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

    在数据要素市场建设领域,上海开展了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存证试点工作,出台规范性文件,对数据产品的知识产权属性进行实质性审查。截至今年4月21日,共受理登记申请409件,发证289件。其中,有243个数据产品实现许可收益20.66亿元;161个数据产品在各交易机构挂牌交易,交易总额33.53亿元。这恰如打通了数据要素流通的“任督二脉”,让“沉睡”的数据焕发经济价值。

    在知识产权的价值坐标系上,知识产权正在加速改写“纸变钱”。通过实施专利转化专项行动,深入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和医疗卫生机构存量专利盘点盘活工作,累计盘点专利6.8万件,其中4.3万余件进入国家可转化专利资源库,累计转化专利7600余件。130件专利产品获得专利密集型产品认定,总产值超过700亿元。升级实施专利导航赋能区域重点产业强链增效项目,有力支撑16个区“十五五”重点产业发展。5部门联合出台《关于促进上海市知识产权金融工作提质增效的指导意见》,全年专利商标质押融资登记金额320亿元,普惠金融占比近九成。首单全市场化增信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的落地,更标志着知识产权金融创新迈入新阶段。

    2025年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主题是“知识产权与人工智能”。作为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的人工智能产业,也是上海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支撑,目前正驶入发展快车道。围绕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上海知识产权局去年7月就牵头成立了上海市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专业委员会,支撑专利侵权判定咨询等工作,并针对性强化了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技术支撑。通过拓展知识产权保护中心IPC分类号,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通过专利快速预审通道加快专利授权,让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授权周期普遍缩短。在数据产品知识产权登记试点中,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通和数据价值充分实现。充分依托行业专家力量,加强人工智能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热点、前沿问题研究,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企业专项调研,聚焦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归属及侵权责任界定、人工智能训练数据的知识产权侵权风险等深化研讨。

    上海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芮文彪表示:“下一步,上海将更好指导发挥上海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专委会等作用,支持人工智能企业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助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