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亿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投资策略
-
百亿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发布投资策略,推动从0到1再到无限可能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长达15年的投资期限,政府出资和市场化运作结合,100亿元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1月8日发布的投资策略中,明确将自身定位为逆周期资本、早期资本和耐心资本,以推动颠覆式创新在上海诞生、成长、成型,助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是在去年的浦江创新论坛上宣布组建的。基金总经理魏凡杰表示,基金将重点关注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及未来健康等领域。
投资策略:颠覆式创新、以人为核心、主题式孵化
着眼于建立超前认知,发现未来可对世界产生深远影响的方向,并帮助其缩短进入市场的道路,这是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描绘的雄心壮志。
“加速颠覆式创新的四个因素是政府支持革新、科技公司迭代、风险孵化创新、人工智能催化。”魏凡杰表示,基金将致力于构建一个全球化的人才社区,通过母基金将科学家、企业家、创业者、项目经理人和投资人的顶尖智力和能力汇聚在一起。同时,搭建开放创新平台,以母基金为基础,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平台的联合,共同推动颠覆式创新的概念验证,摸索出更多适合中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的新范式和新模式。
魏凡杰用支持颠覆式创新、支持以人为核心、支持主题式孵化阐述了基金的投资策略。在支持颠覆式创新中,基金将聚焦于多学科交叉、前沿平台性技术方向、颠覆产业潜力的技术创新等方面。在以人为核心中,基金将重点支持具有创业潜质的科学家、拥有科学家精神的创业者、具有前沿科学转化能力的投资人,以及具有探索精神的年轻人。在主题式孵化中,基金将支持科学家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化创业孵化、全周期差异化赋能。
魏凡杰还列举了基金目前瞄准的未来产业方向,包括工业机器人、微纳制造、增材制造、智能仿真,大模型前沿、量子计算、具身智能,超导材料、生物基材料、超复合材料,可控核聚变、新型储能、生物质能、先进反应堆,空天计算、先进推进、空间态势感知、太空育种,脑际接口、合成生物学、转化医学、抗衰老……
子基金:“我们看到了从0到1的机会”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直接投资主要投资未来产业领域重大战略项目,子基金投资涉及对子基金的筛选、管理和赋能,其对于子基金的遴选将重点关注相关管理人的投资和孵化能力,子基金一般要扮演基石投资人角色,能陪伴被投项目成长,为被投项目提供包括但不限于概念验证、场景应用、人才配备等各类资源支持。
“科技成果转化是我们过去几十年一直难以突破的老大难问题。”璞华资本管理合伙人陈大同说,“上海未来产业基金瞄准了从0到1的赛道,与孵化一起推动成果转化,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他表示,过去,基金的投资期限一般只有3-5年,但培育一个真正的颠覆式创新技术,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积累。“这些创新技术大多沉淀在国内的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子基金模式,使得未来产业基金对它们有了更强的感知。而15年的长时间投资期限,将大大促进技术的转化成功率。”
作为一位长期从事半导体行业投资的专家,陈大同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颠覆式创新的紧迫性。“过去20多年,我们主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实现国产替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原创的颠覆性的项目。这是时代对于中国构建创新大国的要求。”他表示,璞华资本将与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合作成立子基金,并将颠覆式创新作为未来的重要战略方向,“原来我们都是投1到10,或是10到100。但现在,我们看到了从0到1的机会。”
“在创业初期,资金并不是最重要的,作为投资人,我们要告诉教授、研究员,公司应该怎么成立、技术转化需要哪些过程、团队应该怎么建立。这些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是完全没有经验的。”陈大同直言不讳,“我们会帮助从0起步的教授、研究员,完善创新创业机制设计,让它们少走弯路、避免踩坑。”
(来源: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网站)